学工动态

曾宣烨:做一个有规划,有情怀,有态度的三农工作人

点击数:2019-12-02 作者: 卢建帆

人物简介:曾宣烨,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连续两年必修课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专业前五,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校级“优秀学生”、校级“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挑战杯”四川省一等奖、“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银奖、“农科学子”全国一等奖等20余项校级以上奖励。现已有一篇文章被CSCD期刊录用。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各种事情接踵而至的时候,常常会让人觉得措手不及,做事情没有办法专注起来。这就需要对时间的精确安排。”曾宣烨这样说到。大二上学期刚刚成为部长的她,感到学业与学生工作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党员服务部年末时的工作量很大,她每天要使用电脑工作三个小时,要在7、8个文件中迅速翻找材料;另一方面,她面临着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双重学业压力,尤其要在英语、高数科目中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部门事务,经常上一秒还在背单词的她下一秒就要动身投入到部门工作当中。

但是,纷繁复杂的种种事项并未让她手忙脚乱。“我会在前一天晚上同时做好当天总结和第二天要完成的事。”在曾宣烨的日常规划本上,一张B5纸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对于第二天的时间规划与注意事项,每个小时自己应该要完成哪些事,出现时间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新增事项留出多少备用时间等等都被她井然有序地记录在专门的记录本上。这样一来,曾宣烨一整天的学习生活就会变得条理清楚、充实快乐,面对繁琐的工作事情也能沉下心来踏实完成。

对于时间规划,曾宣烨还亲身做过实验:“当我没有作出时间安排时,我几乎对时间的流失毫无感觉,一整天什么也没做浑浑噩噩就过去了;而做了时间规划后让我的生活感觉更有条理。”这样对时间的合理规划,让每天总结的曾宣烨很有成就感。由此,她在学习与工作中找到平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并从中找到对于学习和工作的热爱与激情。

得之所爱,初心不改

当被问及在她看来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点是什么时,曾宣烨毫不犹豫地说出“热爱”二字。她对待自己热爱的事物从不含糊,总是一丝不苟地坚持到底,并不看重它是否有所回报。

大二下学期开学,曾宣烨选择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计划活动。在准备活动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和团队马不停蹄,大到逻辑模型的选择和自变量、因变量的拟定,小到PPT背景的设定全都要从零开始。一份20多页的创新创业计划书是他们团队一点一点“磨”出来的,参考文献多达三四十篇,PPT的成型过程还历经了好几次的大改动。“没有热爱,可能我真的会坚持不下去”曾宣烨感叹。

可是,这样一份经历了多次修改的创新创业计划书最后却并没能评上任何奖项。曾宣烨对此只是略感遗憾:“我的导师徐定德曾经告诉我‘过程即是奖励。’我做的是我所爱的,即便它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我去做了。”她非常喜欢电影《无问西东》里的那句“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句话指引着她不断遵从本心,朝着内心的目标不断前行。一直以来,她都用行动兑现着自己对于热爱的那份承诺,在热爱中坚持,在过程里感悟,始终不忘初心,笃力前行。

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在科研方面,曾宣烨也收获颇丰。大二上学期,曾宣烨着手论文《政府更偏好于用哪些方式支持农民创业项目?——基于四川省典型地区的分析》。在前期的论文架构上,曾宣烨费了不少功夫,常常连续几天奋战到凌晨两三点只为了钻研出一个更好的逻辑证明思路,而其他方面诸如研究区和数据的来源介绍、边际贡献、变量间相关关系矩阵图等也都需要她事无巨细地一一与导师商讨。

论文完成后,曾宣烨对这篇论文有着不小的期待。“投稿等待的那段时期我寝食难安”,曾宣烨回想到。然而,随着一家家期刊审核后的无理由拒绝,曾宣烨的心态变得有些急躁,沉不下心来继续学术上的研究。导师徐定德耐心开导她“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最终,经过十三次退稿、改稿,这篇论文发表在CSCD期刊《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上。

通过这次的难忘经历,曾宣烨的心态发生了很大改变:“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想想徐老师对我说的那些话,我渐渐地转变了心态,过程是要努力去争取的,至于结果还是顺其自然吧。好结果反而往往出现在心态淡然的时候。”

展望未来,曾宣烨表示做好自己最重要。一直以来,她朝着热爱的方向不断奔跑,在努力的过程中找到自我。她鼓励学弟学妹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兴趣为动力,奔赴自己希冀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