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戴小文 |
性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82.02 |
籍贯 |
四川成都 |
民族 |
汉 |
学位 |
博士 |
职称 |
副教授 |
办公电话 |
|
E-mail |
daixiaowen@sicau.edu.cn |
联系地址 |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惠民路211号 |
研究方向 |
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碳排放)、循证实践与农村反贫困 |
◆教育状况
2000年9月—2004年 6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
2007年9月—2009年 3月: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学
2010年9月—2013年12月:西南财经大学,西部经济研究中心,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工作经历
1. 2004.08-2007.06 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
2. 2014.01-2017.12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3. 2015.07-2020.04 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
4. 2018.10-2019.10 德国莱布尼茨转型经济农业发展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ransformation Economies, IAMO),访问学者
5. 2017.12-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管理学院,副教授
◆学生培养
1. 伍鑫;翁宗源;阎鹏宇;张力心;刘诗韵;张楚悦. “内外兼顾,双管齐下”:清洁能源消纳市场机制分析及优化路径——以四川弃水电量交易为例,2020青年中国行第八届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中华青年精英项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秘书处.2020.06.(全国100强,优秀社会实践指导老师)
2. 吴万婷;凌川;阎鹏宇;程鹏瑜. 共享经济视角下构建第三方平台对休闲农业供需匹配创新模式的研究. 2019年本科生科研兴趣项目,四川农业大学.
3. 李静;陈思鳗等. 金融支农产品对种粮大户的农业收入增长贡献率测度. 2019年本科生科研兴趣项目,四川农业大学.(陈思鳗等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篇,EI会议收录1篇)
4. 黄卓尔;骆美婷;彭馨怡;王心宇;张钰. 经济新常态下成都创新驱动型现代低碳农业发展研究. 2017年本科生科研兴趣项目,四川农业大学.(王心宇等发表CSCD收录期刊1篇)
5. 许美君;杨雨欣;张琳洁;袁秀芳. 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2018年 “青苗”工程项目,管理学院.(杨雨欣等发表CSCD收录论文1篇)
6. 汤洋;曾子瀚;吴万婷;农业信息化背景下区块链技术促进农村贷款和保险改革的研究——以四川为例.2018年 “青苗”工程项目,管理学院.
7. 龚爱洁;廖庭洪;李坤朗;蒲灵. 刘幸怡城市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机制转变研究. 2015年本科生科研兴趣项目,四川农业大学.(龚爱洁等发表北大核心期刊1篇)
8. 刘雨鑫;杨绍琛;张慧佳. 大力构建碳汇市场背景下的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201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省级立项,国家级立项)
◆著作(教材)、论文
1. 戴小文等. 中国农业碳减排路径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 戴小文.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M].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3. 何格,陈文宽,傅新红,李建强,戴小文. 政策创新驱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研究:以四川为例[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2018
◆第一作者论文:
2021-2025:
1.Xiaowen Dai , Yi Chen, Chunyan Zhang, Yanqiu He, and Jiajia Li.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 the Field: Gree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griculture Driven by D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T) [J]. Agriculture, 2022, 13, 199. https://doi.org/10.3390/agriculture13010199
2.戴小文,何思妤. 相对贫困的循证治理框架设计与农村相对贫困群体的主体性研究[J]. 农村经济,2022,(12):39-47
3. 戴小文,何思妤,蓝红星. 循证实践框架下乡村治理实践者的职责定位、实践过程与循证困境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9(3):88-95
4. Xiaowen Dai, Xin Wu, Yi Chen, Yanqiu He, Fang Wang and Yuying Liu. Real Drivers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CO2 Emissions from Animal Husbandry: A Regional Empirical Study of China [J]. Agriculture, 2022, 12(4):510. DOI:10.3390/agriculture12040510
5. Xiaowen Dai, Yi Chen, Xin Wu, Yanqiu He and Fang Wang. Are the Agro-Ecosystems Sustainabl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A Case Study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J]. Front. Environ. Sci., 2022, 10:862740. DOI:https://doi.org/10.3389/fenvs.2022.862740
6. Xiaowen DAI, Zhanli SUN, Daniel MÜLLER. Driving factors of direct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China’s pig industry from 1976 to 2016[J].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2021,20(1):319-329
2016-2020:
1. 戴小文,杨雨欣.2007—2016年中国省域种植业碳排放测算、驱动效应与时空特征 [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0,38(02):241-250
2. 戴小文,庄天慧,何思妤. 扶贫政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变动影响因素研究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7 (02):55-61
3. 戴小文,曾维忠,庄天慧. 循证实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57-62
4. 戴小文,曾维忠,庄天慧. 循证实践框架下的精准扶贫探索:研究者定位与职责[J]. 贵州社会科学,2017,(01):145-152
5. 戴小文,曾维忠,庄天慧. 循证实践框架下的精准扶贫:一种方法论的探讨[J]. 农村经济,2017,(01):17-23
6. 戴小文,曾维忠,庄天慧. 循证实践:一种新的精准扶贫机制与方法学探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3(03):131-137
7. 戴小文,唐宏,朱琳. 城市雾霾治理实证研究研究[J]. 财经科学, 2016, (02):123-132
2010-2015:
1. 戴小文,何艳秋,钟秋波. 中国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变化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11):1445-1454
2. 戴小文,漆雁斌,唐宏. 1990-2010年中国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 资源科学, 2015, 37(08):1668-1676
3. 戴小文,何艳秋,钟秋波. 基于Kaya恒等式扩展的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5, 32(04):751-759
4. 戴小文,漆雁斌,陈文宽.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大数据分析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2(02):70-77
5. 戴小文. 中国农业隐含碳排放核算与分析——兼与一般碳排放核算方法的对比[J]. 财经科学, 2014, (12):127-137
6. 戴小文. 中国隐含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J]. 财经科学, 2013,(02):101-109
7. 戴小文. 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经济日报(理论版),2013-06-12(14)
◆其他论文
2016-2020:
1. 史俊晖,戴小文*.我国省域农业隐含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时空动态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08):169-180
2. 何艳秋,徐杰,朱思宇,陈柔,戴小文*.空间、经济、技术三维视角的省际农业碳关联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2020,32(5):912-922.
3. 王心宇,彭馨怡,骆美婷,张艺娇,戴小文*.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型现代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4):134-142
4. 何盈盈,冉瑞平,尹奇,刘云强,戴小文. 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标准研究[J]. 钟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12): 231-236
5. 龚爱洁,刘幸怡,戴小文.成都市雾霾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影响评价,2017(1):93-96
6. 朱琳,万远英,戴小文. 大数据时代的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研究[J].长白学刊,2017,(1):145-152
8. 谭远发,万程成,周葵,戴小文. 我国在业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及幸福工作寿命研究[J]. 中国劳动,2016,(2):21-25
2020-2015:
1. 刘炎周,孙冲博,戴小文. 东西部综合发展效率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J]. 现代商业,2015(29):69-73
2. 何艳秋,戴小文.中国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的时空特征研究[J]. 资源科学,2016,38(9):1780-1790
3. 何艳秋,戴小文. 中国碳排放国际转移的行业敏感性分析[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6,33(2):187-194
4. 朱琳,戴小文. 低碳文化的传播要素与传播路径分析[J]. 新闻知识,2014,(8):26-28
5. 周葵,戴小文.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41-48
◆科研项目(主持)
2021-2025:
1.2023.03: 成都绿色低碳发展研究基地一般项目,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赋能低碳社会建设研究。LD23YB02
2.2022.12: 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困境与未来图景。XHJJ-2207
3.2022.10: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雏鹰计划”优秀成果出版项目,“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以四川省为例。CY007
4.2022.09:德国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双碳”目标下中欧畜牧业碳减排对比研究,ZDF2204
5.2022.09:成都市社科联雏鹰计划青年项目,“双碳"目标下成都近郊都市农业绿色发展与融入公园城市建设研究,2022C04
6. 2021.06:四川社科联基地重大项目,碳中和目标下四川农业绿色发展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SC21EZD031
2016-2020:
1. 2020.06: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发展的四川实践研究(重点项目),CR2002
2. 2019.06: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区域间共同农业碳减排机制与路径研究,XHJJ-1907
3. 2018.06:雅安市社科联科研项目,循证实践框架下精准扶贫参与主体行为动机与责任机制研究,YA2018024
4. 2018.05: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循证实践对精准扶贫研究与实践的科学重构及其应用研究,SCP2018008
5. 2017.12:博士后基金四川省特别资助项目,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隐含碳补偿机制研究.
6. 2016.11:成都市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经济新常态下成都创新驱动型现代低碳农业发展研究,2015-RK00-00179-ZF
7. 2016.06: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区域间农业隐含碳排放补偿机制与减排路径研究,16CJL035
2010-2015:
1. 2016.04:博士59批面上资助,中国区域间农业隐含碳减排补偿机制与低碳发展路径研究,博士后编号159921
2. 2016.03:四川省教育厅课题,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四川三农基础数据平台构建及应用研究,16SB032
3. 2015.09:共青团四川省委“更多关爱•更好未来”关爱留守学生暨未成年人保护公益项目:农村隔代留守及单亲留守中小学生的分类心理辅导机制研究
4. 2015.06: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经济新常态下成都市雾霾治理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制研究,2015R17
5. 2015.02: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信息化与绿色农业对接机制及绿色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研究,2015ZR0216
6. 2014.06: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四川农村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产业化路径研究,SCXF201404
7. 2014.09:四川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项目,人口老龄化条件下农村养老产业发展研究,CR1415
8. 2014.06:四川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农业碳排放效率与新型农村产业低碳化发展研究,XHJJ-1424
◆科研项目(主研)
2016.06:国家社科基金(面上),我国畜牧业经济绿色转型的环境规制、效率提升与实施政策研究,19BGL52
2018.06:国家自科基金(青年),地震高风险区聚落农户避灾准备行为决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41801221
2018.06:国家自科基金(青年),农民合作社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与动态演化规律研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社长社会网络的视角,71603177
2017.06:国家自科基金(青年),农业碳排放区域关联及协同减排机制研究,71704127
◆教学工作
1. 博士研究生课程:《环境经济学》(英语)
2. 硕士研究生课程:《区域经济学》
3. MPA硕士研究生课程:《公共政策分析》
4. 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专业英语与论文写作(英语)》
◆奖励及其它
1. 长江上游地区大型水库移民多维贫困治理及精准脱贫研究,四川省人民政府,2021.11, 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64-4)
2. 精准脱贫监测与评价研究,四川省省人民政府,2019.08,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232-4)
3. 成都市民低碳教育的实践路径探讨,成都市人民政府,2016.03,成都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3-062-2)
◆批示及成果专报
1. 关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政策建议》的批示(参研)
2. 关于《成都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报告》的批示(参研)
3. 关于《供给侧改革推进中加快成都市蜂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政策建议》的批示(参研)
4. 乡村决策要参《关于四川农业水价改革的政策建议》(参研)
5. 乡村决策要参《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