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师风采   >>   正文
师生风采

【川农大精神新传人】蓝红星:服务国家战略 践行初心使命


百年川农,风雨兼程。在百余年办校历程中,川农大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川农人用奋斗积淀出了“川农大精神”。今年是"川农大精神”命名20周年,我们将推出系列报道,重温川农人的奋斗史,阐释“川农大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以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传承和弘扬这一伟大精神。

---------------------------------------------------------------

人物简介:蓝红星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全国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专家人才库专家、“天府万人计划”天府社科菁英和四川省青年思想政治宣讲团成员。

2006年6月,年仅25岁的蓝红星来校工作,从助教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已成长为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十余年的教学生涯,带来的不仅仅是能力提升,更加坚定了他“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初心使命”的信心和决心。

流了汗的产出才是有味道的产出

“工作上虽然有了投入,不一定有产出;但没有投入,一定没有产出;只有流了汗的产出才是有味道的产出。”这是蓝红星在经常课堂上勉励学生的一句话,他也时时刻刻在工作中践行着这句话。

老家来自浙江的他,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中,始终散发着浙江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还要看黑板”的奋发精气;作为管理学院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他,管理工作中散发着浙江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务实作风。

当他第一次看见西南地区农村与自己家乡发展差距时,内心受到了极大触动:“一些村不通公路,甚至连电都不通,不少村庄就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经济,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很难覆盖。”

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蓝红星毅然决定投身“三农”,着手研究农村减贫问题。因为凉山贫困代际传递恶性循环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蓝红星及其团队提出了彝区女童优先扶贫策略,以女童家长为激励对象设计政策来解决代际贫困问题。

虽然不清楚这些建议是否会被政府采纳,但他知道只要努力付出了,就无悔于自己的初心使命。所幸的是这些年,其所在的“四川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团队”,撰写的十几份政策建议被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采纳,“四川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团队”也成功被认定为首批二十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之一。

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第一法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新进的教师和研究生,蓝红星首要就是推荐他们阅读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并同他们分享开展农村调查研究的心得体会。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是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社会科学研究最好的实验室是“社会”。近年来,蓝红星及其团队师生的足迹遍布贵州、云南、河北、重庆、湖南、甘肃等省份,走遍了四川的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

深入贫困地区,走进贫困群众,实地调研扶贫产业,“坚持调查研究,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已成为“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团队”师生们鲜明的特色。

见证参与伟大脱贫攻坚战是人生幸事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全球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足以载入人类史册。

近年来,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蓝红星作为四川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技术总控专家,连续多年负责四川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技术总控工作,先后带队高质量完成国务院扶贫办、四川省扶贫开发局、贵州省扶贫办及云南省扶贫办组织的23个国家级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抽查)工作。

2019年12月,蓝红星组织60余名师生深入被称为“生命禁区”的石渠县开展贫困县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石渠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冬天道路危险等原因,队伍需要乘坐飞机先到青海,再坐大巴折回四川最终达到石渠县城。

由于当地平均海拔4000米,氧气含量极低,团队中许多人都出现了不良头晕、呼吸困难、难以睡眠等高原反应,甚至有人因强烈的高原反应被直接连夜护送返回成都。那时正值大雪纷飞的时节,寒风刺骨,即使已经备足了防寒物资,但裸露在外的皮肤还是会受冻皲裂,“我最担心的是师生们在高原地区评估工作中的安全问题,有一次晚上九点多,得知载有师生的一辆车子和下山的牦牛相撞消息时,把人都要吓哭,所幸师生无恙”,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评估工作队更加坚定了为脱贫攻坚奋战到底的决心,弘扬川农大艰苦奋斗精神,圆满完成了第三方评估。“有时候我经常安慰大家,扶贫是善举,扶贫干多了,老天也会眷顾的。”

除了完成石渠县的第三方评估,团队还顺利完成了“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四川省北川县”、“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贵州省三都县”、“全国唯一的沿海地区贫困县——河北省青龙县”等国家级贫困县“摘帽”评估工作,在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工作中取得赫赫战绩。

匠心精神奋力建设一流智库

新时代各高校对智库建设的重视程度是空前的,作为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如何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全校社科力量,支撑农林经济管理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智库”,蓝红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智库建设要品牌化”,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最前沿的信息,他发动开设“四川省农村研究中心”公众号,现已成为四川省三农领域第一微信公众号,增强了四川农业大学在三农领域的影响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乡村振兴决策要参》从2019年11月正式开始通过农发中心的微信公众号刊发,2019年12月成功举办了首届乡村振兴西部论坛,中心的学术影响力、媒介影响力及社会影响力开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希望我们能将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建设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三农”问题研究机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高端研究智库,帮助更多地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一流智库建设,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使命担当,一定要有匠心精神,蓝红星坚信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十余年来,蓝红星将论文写在巴蜀大地,将科研与社会紧密相连,为四川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出了自己的绵薄之力。无论前方道路多么艰辛,他都将继续怀揣梦想,在教学科研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