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闻中心

管院学子奔赴祖国乡野田间,用实践汗水书写时代华章

2025年09月05日     作者:袁斌燕 审核:张翅阅读量:


今年暑期,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组织开展了以“科创乡村·实干青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院共1290位本硕博学生参与,组建了88支实践团队,其中包括1支国家级专项团队、3支校级重点团队、5支院级重点团队等,实现了本科生社会实践全覆盖,研究生参与率同比增长150%。实践团队深入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一线,在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在躬身力行中践行青年担当。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学院紧扣时代主题,以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为引领其中,入选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千支宣讲团的“寄情苍穹·星耀华夏”宣讲团表现尤为亮眼。该团队由学院“遵道行义·自强不息”遵义会议精神宣讲团发展而来,曾获评“遵义会议精神”百支优秀团队。今年,团队创新采用“理论宣讲+情景体验”模式,跨越川、黔、闽三省开展宣讲30余场,覆盖受众超2000人次,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与此同时,“红色薪火,兴农强农”、“红韵新传,赤色基因”等实践团队分赴四川、辽宁、内蒙古等地,在实地调研中感悟红色精神,传承革命基因,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使命。

图1“寄情苍穹·星耀华夏”宣讲团为孩子们宣讲“两弹一星”精神

特色产业帮扶,激发乡村活力

“新”火“乡”传·青贤共治团队则聚焦新乡贤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四川邛崃、浦江,福建建瓯等5个村庄调研驻村干部在基层治理、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秀经验,探索“青贤共治”模式。目前,团队已收集有效问卷140余份,产出7篇A类新闻、并制作出1份优质调研报告。团队致力于构建科学有效的新乡贤培养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2“新”火“乡”传·青贤共治团队在桃源村采访新乡贤

“与蜂共舞,智酿蜜乡”团队深入全国多地,进入20余个学校和社区开展蜜蜂科普活动。驻扎川王村、天星村两个村庄,实践帮扶收益人群超200人,重点研究蜜蜂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实践期间,团队产出5篇A类新闻,2份调研报告。这支98人的团队通过蜜蜂科普和产业经济研究,促进科普和产业的双核驱动,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活力。

图3“与蜂共舞,智酿蜜乡”为川王村工作人员讲解团队工作计划

“渝粮守望者”团队赴重庆忠县、云阳县开展“天府粮仓”科技助农实践,重点调研农村老龄化与耕地“非粮化”问题。团队通过问卷、访谈和茶话会等方式,深入了解现状,共访谈20余位当地农户,调研覆盖人群超150人,为后期开展乡村振兴与耕地保护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图4“渝粮守望者”团队正在进行调研访谈

关注民生福祉,践行社会责任

“互惠乡兴——共筑养老新篇”团队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从互助养老服务参与意愿视角切入,剖析四川省成都市周边农村的养老困境。他们走进5个村庄,拜访300余位老年人,收获58份访谈记录、325份调研问卷、8封表扬信、2份基地协议,团队产出高质量调研报告1份,促进积极应对老龄化和城乡融合战略的有效落实。

图5“互惠乡兴——共筑养老新篇”团队在幸福村健身休闲区域与老人进行访谈

“稻香筑梦知行舟”团队于四川省米易县普威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以“稻香沃心田,知行筑梦远”为口号,团队围绕学生暑期成长需求,不仅提供课业辅导、解答学习难题,还开设了皮影、书法、科学、体育、音乐、剪纸等多元兴趣课程,12天内累计授课72课时。课程覆盖70余名学生,全方位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图6“稻香筑梦知行舟”团队在支教前的宣誓

管理学院学子充分发挥管理学科专业优势,以知促行、以行践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青春答卷。未来,管院学子将继续秉持“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川农大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管理智慧与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