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动态

深入了解农民夜校 “绣花”团队在路上

点击数:2017-07-31 作者: 方涵若

“扶贫攻坚要带着绣花匠人精神,一针一线,落点精准才能绣出锦绣河山……”习近平总书记以“绣花”喻政,强调扶贫工作要像绣花般精细。四川省2016年底出台了全省所有行政村举办“农民夜校”的政策,旨在精准地帮助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来自管理学院的8名同学受此启发,将暑期社会实践分队取名为绣花团队,去到农村调研“农民夜校”这一脱贫“针法”。

7月中旬,绣花团队前往乐山市五通桥区冠英镇了解当地的“农民夜校”。据团队成员了解,冠英镇各村的“农民夜校”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且冠英镇农民的收入主要源于种养殖业,开展“农民夜校”,向农民们传授相关技术,对于全镇的脱贫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

通过冠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建容的介绍,团队成员了解了“农民夜校”的相关政策以及各个村的开展情况。对农民夜校的开展时间、开展形式、师资力量、参与情况等,许建容介绍说:“各个村安排的时间都不一样,规定每个月开办两次,各个村根据农民的生产规律召开。另外,开展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在教室里授课,也可以把教室搬到田间地头,还可以采用远程教育的形式。夜校的校长由村第一书记担任,每村固定7名教师,镇、区、市政府建立师资库,可以邀请授课。当地农民可以自愿选择参与和不参与,没有强制规定。每个村都自行记录农民夜校开展情况。”

此外,团队特地前往了冠英镇的许村、双龙庵村和双河村的“农民夜校”教室,查阅了相关的培训资料和各村培训记录。许建容、冠英镇党委组织委员邱茂枫以及许村的党支部书记刘育琦还特别为团队成员上了一堂模拟课,让团队成员更加了解农民夜校的授课方式。

在初步了解“农民夜校”后,绣花团队修改并调整了调查问卷,走访了冠英镇各村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队员们深入到田间地头,聆听农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为促进各村“农民夜校”的点单式教学提供依据。在调研的四天中,团队成员踏过暴雨后的泥泞,也尝试顶着炎炎烈日去到田间与农民交流,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计划的任务,回收有效问卷118份。

通过整理、分析问卷,团队发现当地农民对于政策宣讲及网络信息技术培训有较强的需求,教学形式还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此后团队将形成调研报告,并反馈给当地相关部门。

团队队员谈到:“农民夜校这一脱贫‘针法’,既精细又精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刺绣’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希望团队的调研结果能真真实实地帮助到当地政府更有针对性地打造农民夜校。